今日头条
体育赛事

奋斗之路 幸福之路(一带一路故事·口述)

作者: 发布于:2018/10/25 10:33:38 点击量:

 

  

  

  

  新华社发

  跻身波兰第一批使用中欧班列的企业

  托马斯·奥兰德

  波兰工厂是TCL在欧洲的生产基地和仓储基地,生产的彩电中有80%的原材料来自中国,包括液晶电视面板等核心零部件。过去,彩电零部件通过海运送达波兰平均需要38天,还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在中国到波兰的中欧班列开通后,TCL彩电零部件从中国深圳经铁路运到波兰罗兹的时间缩短至22天,比原来海运节省了16天,而且准点率很高,我们也跻身波兰第一批使用中欧班列的企业。

  目前,波兰工厂淡季约有350名员工,旺季有600多名员工,许多工人在TCL已经工作很多年了。TCL在欧洲市场表现优异,企业效益好、工作福利好,大家都愿意在这里工作。

  这几年,在“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下,来到波兰及欧洲其他国家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了。我经常思考中国企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带来了信心和远见。像TCL这样的中国企业,考虑的是未来10年、20年甚至是更长时期的发展规划,而且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踏踏实实、锲而不舍地去做,这对企业、对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启示。

  (作者为TCL波兰工厂副总经理,本报驻波兰记者于洋采访整理)

  我们当初的抉择非常幸运

  我出生在比雷埃夫斯,这是我的家乡。我的父亲,我,还有我的孩子们都从事航海事业,我们爱比雷埃夫斯港,也爱航海事业。

  如今,我在这儿工作了10年。

  一开始,不少深陷国际金融危机的希腊人担心大量中国员工的到来会抢了自己的饭碗。但事实证明,这种忧虑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发现,中方仅派出了6名管理人员来运营公司。中国企业非但没有抢走我们的饭碗,还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我们得到了信任和尊重。即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我们的工资也都有保障。

  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的胸怀和气度。置身这样的环境,心里踏实,大家干劲儿也足。

  我的小儿子今年30岁,也是中远比港的一名员工。因为工作原因,他已经多次访问中国。每次回来,我们都要坐下来聊一聊新的感受和工作想法。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比港的未来,他也有很多深刻思考和体悟,这让我甚感欣慰。

  (作者为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销售副经理,本报驻意大利记者韩硕采访整理)

  我在奋斗之路上见证历史

  2012年12月起,我在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吉布提有限公司(简称中土集团吉布提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我们公司建设了亚吉铁路。这条铁路是连接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亚的重要通道。我非常高兴能够参与到亚吉铁路建设之中,因为这条铁路是吉布提迈向更加开放的世界的重要一步。

  在中土集团,我获得了很多新知,特别是价值理念。例如,“一分付出一分回报”“在工作中甘于奉献”。在亚吉铁路施工阶段,我负责行政协调事务,上至政府官员,下至沿线民众,我要做好交流与沟通工作。我们公司在工作中总是通过友好协商、相互理解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很容易得到当地民众的认可。每逢过节,公司都给当地员工准备许多精美的小礼品,这让我们也很受感动。正是这种一家人的感觉,让我工作起来更有干劲。在亚吉铁路完工之后,我非常荣幸地成为公司“十大杰出当地员工”之一。这让我更加相信中国人常说的那句话“付出就有回报”,更想“撸起袖子加油干”。

  “一带一路”是奋斗之路。在亚吉铁路建设中,我深刻体会到为国家发展、人民友好而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带一路”是幸福之路。吉布提正在实现百年来的发展夙愿,这一切都让我倍感幸福。

  让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造福人民

  赛义德·纳齐尔

  我的家乡在穆扎法拉巴德,尼鲁姆—杰卢姆水电站就修建在离它不远的地方。穆扎法拉巴德群山环绕,交通不便,长期以来严重缺电,发展落后。2005年的南亚大地震更是给当地人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2008年,尼鲁姆—杰卢姆水电站项目动工,不仅让我们对未来有了美好的期盼,更解决了不少像我一样的当地人的就业问题,实实在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我的人生从2009年开始改变。我有幸加入中国葛洲坝集团尼鲁姆—杰卢姆水电站项目部,成为一名技术工人。那时,项目现场的大部分巴方员工都是新招聘的年轻人,工作经验不多,更不用说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了。那是我第一次参与规模这么大的项目,心里压力很大,对工作更是一头雾水。但很快,中国同事的热情友善和耐心帮助打消了我心中的紧张不安。

  从怎样拿扳手开始,中国老师手把手教授我们现场施工所有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安全常识。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中国老师还和其他中国同事一起,在加工车间模拟现场的施工环境,指导我们进行训练。他们总是很耐心,我们的任何一个小失误都会被及时纠正。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巴基斯坦员工。

  中国人说,十年磨一剑。在中国企业工作的近10年里,我的人生实现全方位改变。我对巴基斯坦的未来发展、中巴经济走廊的未来发展都充满信心。

  (作者为中国葛洲坝集团巴基斯坦苏吉吉纳里水电站项目部员工,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丁雪真采访整理)


上一篇:丝路故事——你不知道的陕商故事

下一篇:“一带一路”沿线民众讲民心故事

今日头条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186239号
联系电话:010-87156859 地址: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